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07-27

詹鹏:在做产品之前,你首先要有个参照物,初中物理就已经讲的很清楚的问题,我就不和各位看文章的专家讲了。我在这里讲讲参照物是用来干什么的,当然从做产品来讲,是用来“画圆”的,没有想好3步,请不要走出第一步,同时想好这3步后,你还要继续想,继续挖掘参照物的特性并发现新的参照物。不能象新浪的人做产品一样,做出瓶胫,做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你都不知道,别人怎么会知道了,别人哪有那么多时间整天在外面思考你这个圈子里一些让自己不获利的东西。边做边整理边思考边规划,才能做到产品的持续经营,如果不打算放弃产品,就坚定不移的寻找参照物,并结合自己的优势去创造新的规划圈。但是,结合自己并非把自己的位置降低,相反,在战略上一定要绝对的重视自己,战术上的东西,丢丢面子也没事,学习嘛!怕啥?



詹鹏


先学习后超越

 


 


    最近,有个腾讯的朋友送给我一本《日本史册》,他对我说,要超越它就学习它,保持持续的学习,并持续的创造性规划,它迟早要输给你。回来,我认真的看了一下这本书,或许是之前积累的较多,让我从去年开始看书就快了许多,同样,这本史也只花了我两天时间。看完,我发现日本并没有多少“史(屎)”,倒是“天皇(黄)”比较多,而且它那被称为“史”的“天黄”大多也“鸡心斗角”,并没有多少伟大。


 


    可别以为这样你就可以小视这一些“天皇”,虽然我今天上“靖国神社”拉了一点“天皇”,但是日本人对它却是非常的崇拜,这种崇拜是一种战略上的自我。“史”这东西,谁都可以有,但是“天黄”不是你想有就可以有的,就拿我来说吧,是因为昨天喝多了冰冻的“蒙牛酸酸乳”才让是“史”的今天变成了“天黄”。而日本人崇拜天皇也只是一种战略上的崇拜,在战术上他们主张学习别人。所以在他们眼中只有两种东西,一种是天黄,另一种则是别人的东西。要想得到别人的东西就必须学习别人,然后保持自我的去创造性规划。


 


腾讯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


 


    上周,我在同好友磐石之心聊天时说道,腾讯是目前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老王反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写它不好。我回答,那纯粹是好玩。老王无语并表示,你写他不好,别人就认为你是枪稿,你写它好,别人不会说你什么。我笑了笑,说道,其实没关系,我也在帮助它推广,但我现在要好好研究下腾讯。老王说,好研究完了让我看看。我说,行,不过如果真正往里研究的东西是不能给谁都看的,……


 


    之后,我开始从腾讯之前的一些朋友进行一些沟通,当然,也表达了我很多对腾讯的崇拜。他们好几个总监对我说,看我的文章确实有些有道理,但是我并不明白里面的东西,很多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我并不否定他们的观点,但至少我知道,朋友还是真诚的,我的确需要积累更多的素材,并不是说我大一就开始进入互联网公司实习并认识了很多的朋友,就能让我一直保持旺盛的思考力,何况,这些思考还不是全对,当然也不是全错,不过是展示了自己的一种思考及调侃方式而已。


 


做产品如何画圈


 


    讲到这里,让我不禁想起前几天成都一个互联网聚会在会议中途主持人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向现场讲一些我关于互联网产品的看法并要求以腾讯为例。我简单的说了下,早期的互联网产品因为直接霸占了各大领域,所以可以从圈用户、凝聚用户和细分用户这三个层面来讲,圈用户就不用我说什么了,口碑营销、硬性推广和软文推广这些我都不去管了,甚至我这里不想去插手口碑营销的歪曲手段,但凝聚用户则需要让用户间产生互动,达到一种初级的产品营销,然后想获得盈利,则需要让你的产品更加深入、更加满足用户的极端需求或者说是虚荣心要求,这也是圈聚分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


 


    同样,在做产品之前,你首先要有个参照物,初中物理就已经讲的很清楚的问题,我就不和各位看文章的专家讲了。我在这里讲讲参照物是用来干什么的,当然从做产品来讲,是用来“画圆”的,没有想好3步,请不要走出第一步,同时想好这3步后,你还要继续想,继续挖掘参照物的特性并发现新的参照物。不能象新浪的人做产品一样,做出瓶胫,做到最后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做,你都不知道,别人怎么会知道了,别人哪有那么多时间整天在外面思考你这个圈子里一些让自己不获利的东西。边做边整理边思考边规划,才能做到产品的持续经营,如果不打算放弃产品,就坚定不移的寻找参照物,并结合自己的优势去创造新的规划圈。但是,结合自己并非把自己的位置降低,相反,在战略上一定要绝对的重视自己,战术上的东西,丢丢面子也没事,学习嘛!怕啥?(詹鹏)


 


本文供应商:柄叔,米晓斌,刘兴亮,柳华芳


本文采购商:纸媒和其他商用请联系本人。


本文赞助商:http://moobol.com,其他赞助请联系zhanp@live.cn


 


 


 


詹鹏评论相关连接:遭遇“3P”,搜狐还剩多少“处男”?


                


                  新浪谷歌同跨蓝海,共去长尾


 


                  腾讯成中国互联网“公敌”是公关不力


 


                  从阿里巴巴将上市谈如何进行事件公关


 


\                 马云为什么不如刘炽平


                   


                  张朝阳有鼻炎,说话总是“屁屁屁”的


 


QQ抄袭ICQ/MSN 自定义表情、自定义头像、多人聊天、个性签名、QQ魔法书、Q-Zone等等都是抄袭自MSN Messenger,主菜单抄袭自WINDOWS XP开始菜单,紧跟MSN,MSN推出清新风格后,QQ也立即跟上。


2004年7月QQ网络硬盘推出抄袭新浪UC


2003年1月推出QQ秀抄袭模特照片


2003年8月QQ休闲游戏推出抄袭联众www.ourgame.com


2004年12月QQ堂游戏推出抄袭泡泡堂游戏被起诉


QQ空间抄袭赛我网http://www.cyworld.com.cn


2005年4月QQ2005 beta1发布后紧急召回,因为软件许可协议中居然出现skype的许可协议


2005年9月拍拍网推出抄袭淘宝www.taobao.com,从淘宝网挖了很多人过去


QQ幻想抄袭:师徒系统完全抄袭“热血传奇”;BOSS怪、爆装备。完全抄袭“冒险岛”。  PK模式、宠物系统、任务系统。完全抄袭“大话西游”和“梦幻西游”。打怪模式。这个是抄袭了“奇迹”,而且照搬“飞飞”。(特别是术士,绝对的一模一样)游戏场景抄袭“冒险岛”、“大话西游”、“梦幻西游”、“飞飞”.  


QQ聊天软件–早期抄袭ICQ,从QQ2003后功能甚至界面又全面模仿MSN5.0。

QQ游戏–抄袭联众

QQ群–抄袭UC

QQ秀–抄袭网易同城交友的个人形象

拍拍网–看到易趣、淘宝那么红火,学别人

QQ堂–泡泡堂

QQ音速–劲舞团

旋风下载–早期代码内竟然有FLASHGET的内容,现在又学迅雷

QQVIDIO–YOUTUBE

QQ直播–最早的版本内竟然也如旋风下载一样竟然有部分的PPLIVE的代码

^^^^^^这个就是国内领先的IT公司么?看看吧,腾讯最牛比的那些东西,有哪样不是抄袭其它人的创意呢?

2007年2月QQ爱墙推出抄袭爱墙网www.lovewall.net


说到病毒,QQ是全国最大的广告载体这不假,说是最大的病毒传播载体也不为过。(更别说大量传播谣言和反动言论了!)做个简单的测试:在百度上搜索“QQ.EXE 病毒”,有68600个相关网页,搜索“QQ病毒”,更是高达1890000个。数字说明问题。且先不说安装QQ时附带安装的什么珊瑚虫工具栏、什么网络数字杂志、彩信通等等占用电脑内存的问题,能把上面那简单的BUG解决就不错了。连处理个QQ尾巴都要与瑞星合作,我都怀疑腾讯有没有自己的研发人员。

    发展的实质是的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何来前途可言?


……


今天公布的中奖邮件是:著名评论家/作家经纪人17tech@live.cn(提供大量的撰稿及网络营销帮助)

2007-07-23

詹鹏2.0


    


本来什么都不想写,实在没事干,头晕,又总想记点什么东西,就流水帐了。


 


 搜狐3.0大会,我们在路上的经过


 


     我和阿芳中午1140分,吃完饭,打电话问王宏亮准备怎么过去?老王说现在在带孩子,看的出是个好男人,但老王还是说好直接过去,到了再联系。然后去老刘家。因为老刘那有6张票,我们的也寄到他那去了。1点半,我们开着公交到了朝阳公园。下车后,跟踪了几个女的到了朝阳公园,路上注意看了下有没有美女,发现基本都是拍上电视才好看的,不自然,走近了看就象见到鬼一样,很吓人,可能是我心根里就很保守吧,很多人说是美女的,我都感觉很吓人,尤其是城市里,这种吓人的动物比较多。而且,他们把吓人的地方都用布包住了,稍微不吓人的都露在外面,以此激发男人的性欲。其实,我觉得晚上在床上激发激发就可以了,大街上激发了,别人也不敢动。


 


     到了公园,阿芳突然说要去接个朋友。于是,我和老刘先走一步,路上碰到北京电视台的采访,采访完老刘后采访我,让我们谈谈对搜狐3.0的看法,我们的专业素语让电视台的人很惊讶,估计是惊讶自己找人这么厉害。过了不久,我们碰到了米晓彬,我看着自己没东西,就叫他拿摄相的给我拿拿,这样看起来我是有备而来。到了,IT博客和财经博客的地盘后发现,财经的人多,硬件分析师多,所以感觉搜狐没有互联网的地盘。


 


 我看美女是否经济


 


     刚过去,就看到一美女,以前印象很朴素的,突然耀眼了起来,很不习惯。虽然以前也就见过一面,但一直头脑里有种纯纯的感觉,这下大变脸了,成了大众型美女了,有距离,没亲切感。所以,又感觉TECHWEB的编辑倒是挺朴素的,所以聊的有亲切感,至少不会怕,她介绍了几个朋友给我认识,其实一般都认识,有几个不认识的,还认识了几个我没听过的名人。


 


     最后,我们圈里的人还是坐到了一起,搜狐没组织好,乱七八糟的。所以,搞的我们都很不好意思。早知道,不穿那衣服在大街上帮他们宣传了。经过,奥运联盟和搜狐3.0的事,我越来越不想写博客了,实在没意思。以前是写不了,练练手,现在思维方式还算好,所以多看看别人的,再学习学习新的思维方式也比较好。


 


     国华比较幽默,对事物很有新鲜感,聊天挺有意思的。其他几个做CEO的有些故作低调,发名片用的着点头哈腰的吧,还是感觉自然点比较好。


 


张朝阳估计有鼻炎,说话总是屁屁屁


 


     晚会,张朝阳估计有鼻炎说话总是屁屁屁的,半路好象是起火了还是干什么,看到一堆的烟。我和陈国华,米小彬他们两坐的比较近,就闲谈起,新浪应该花点钱搞人工降雨。那样就好玩了,露天场地,真不知道搜狐会怎么样。(詹鹏2.0,欢迎PK,MSN:zhanp@live.cn


 


 詹鹏2.0内测观点(赚钱要紧,没时间写严谨的观点)


 


 搜狐3.0,腾讯现在几点零


 


 搜狐3.0:博客反向整合,IM是原子弹,博客成氢弹

2007-07-21

詹鹏 2.0(内测阶段)一般IT评论员


 


7月19日,中国三大网络媒体公司新浪、网易、腾讯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三方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三英”奥运报道联盟,箭头直指搜狐而去。


 


新浪、网易和腾讯欲“左上”奥运报道广告尾端


 


搜狐奥运成为互联网独家赞助商将获得与奥运大广告商的直接接触,并且在互联网平台上只有搜狐可以使用奥运合作字样及奥运标志的图形,这将给搜狐带来巨大的短尾广告及一小部分长尾广告收入。显然,搜狐获得赞助权可以直接享受到大量的媒体报道和采访资源,同时吸收优秀奥运运动员开博客成功也已经相当明显。


 


而新浪、网易和腾讯只能去争夺那一长串的短尾,并且要获得大量的长尾还需要他们进行大量的侧击对手搜狐,比如与球队合作、与球员合作、与场地商合作等等。借助这些方式,他们可以更大限度的靠争夺广告资源和吸取品牌效应去参与多角度的竞争。合作也只是一种咨讯的共享,当然这种共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广告主的吸引,要得到大广告主的奥运青睐,还需要去整合说明自己的其他资源。


 


当然,如何三家网络媒体能够在宣传上多下点功夫,多“忽悠”一下的话,我觉得还是可以获得一些传统“发家”老板的“广告投资”的。若是搜狐不进行任何借势的话,那么三家网络门户欲“左上”奥运报道广告尾端也不是不存在可能的。(詹鹏2.0)


 


“三英”能否撼动搜狐?


 


但是,我可以肯定,除非张朝阳是“法盲”,否则联盟决不可能形成颠覆效应。当然,之前TOM和腾讯也有意试探了一下,看张朝阳到底是不是“法盲”,答案是否定的。事情是这样的:就在不久前,腾讯的“举重队合作伙伴腾讯”的说法也被叫停,改成“腾讯支持举重队”;新浪曾推出的与“奥运“相关的评选活动也同样被叫停过,TOM的其他三项奥运相关活动能否成功举办也被打上了问号。


 


毕竟,奥运是个国际大赛,奥运赞助也不可能是允许权利“盗窃”的空壳。即使其他三家网络媒体想通过宣传拉动广告资源,也不要在搜狐身上多下功夫,毕竟“陷阱”踩多了不是什么好事。联盟的意义仅仅是造势,能造出多少,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詹鹏2.0)


 


“三英”中,谁会是最大赢家?


 


其实,我个人觉得,新浪、网易和腾讯的合作的意义并不是很大,但有人要说他意义重大也不是我能阻止的。下面就让我来分析一下三家各能得到什么。(詹鹏2.0)


 


新浪宣传其奥运广告


 


首先,从新浪来将,它本身就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新闻门户,拥有长期的新闻报道经验。这一点是搜狐最缺乏的,也是搜狐奥运战略的最大挑战。但是,新浪作为一个严谨的门户不该碰的还是不会去碰,很简单,网络媒体并没有得到国家的完全承认,新浪本身的路还很长,犯不着学腾讯那样去碰侵权的钉子,该报道什么就报道什么,字眼上就不用去欺负人了。


 


鉴于,新浪本身就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新闻“发布系统”。我个人,觉得新浪在信息享受上获得的利益最小,但是其优秀的新闻报道能力又将为其广告收益上的成果产出三家网络媒体中的最大效果。


 


至于老陈所言的那三个申明,我觉得跟没说一样,只不过是强调了一下自己可以干什么。当然,也“严格”的打了一次广告。就象强调“吃饭时间”到了一样,其实你不说别人也知道。在这里,我还是简单分析一下老陈的“报告”:一、新浪可以经营广告;二、新浪可以经营广告;三、新浪可以经营广告。(引用陈彤语:一是,到目前为止,北京奥组委没有任何法令法规限制网络媒体经营广告,并且我们已经获得国际奥委会的确认,从来没有限定过企业只能选择一家特定的网站做广告。二是,根据我们了解,在各个奥运商赞助商的奥运赞助协议中,并没有对奥运赞助商只能在指定网站投广告有任何的限制。三是,从电视媒体来说,奥运赞助商,奥运主题,电视广告可以投放在任何一家电视台,这是电视的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联盟网站在尊重奥运)。


 


其实,也没人说你不能经营广告,只是不能进行更快速更直接的报道,不能进行一些“奥运合作”及“奥运图标”式的广告宣传。这里老陈很聪明,加了不少字眼来诱导观众。只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啥也没说!(詹鹏2.0)


 


网易重申门户身份


 


网易作为在新闻专题上最下功夫的门户,其“特色”组合能力超强,也不需要什么新闻即时性,大概和电视同步就可以,也不需要什么快速的独家赛后采访,靠的是特别的编辑。当然,联盟后的信息量也有利于那些在“流量”方面压力极大的编辑进行拼凑。


 


当然,相比于网易编辑的拼凑能力,丁磊在这方面,显然不具有经验,看他说的话,“奥林匹克的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我们的奥运报道联盟也将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用最全面详尽的报道为全世界关注奥运会的观众打造更完美的奥运资讯平台和互动平台。”实在是一点宣传语录都没有,你看老马的字眼在“华人”,老曹的字眼在“资讯”,他“拼”了个啥?


 


边打字边想,实在想不出网易较之其他两家有什么战略意义,貌似是多得罪了一个敌人。或者是再能和新浪的优势沾沾边,争争广告“长尾”。要说“短尾”,我估计网易的资格还不够老。所以,网易多多少少是在陪太子读书,但也为其宣布自己还是门户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估计丁磊也不想为成为盛大而丢弃自己的老窝。(詹鹏2.0)


 


腾讯弱化其公敌形象


 


在新闻发布会之前,腾讯的老哥就已经在QQ上向我“汇报”他们要来北京搞合作新闻发布会,生怕我又猜错他们的行踪而后写出让他们公关头疼的文章。


 


这样一个联盟对腾讯来说意义是最为重大的,也难怪腾讯的朋友要“招摇”一番其中的过程。信息的填充对腾讯来说,可是靠着“IM”这一原子弹的威力病毒式侵扰的,绝不可小视,其可谈广告合作的资本也绝非其他单一门户可比。想比怎么办,“原子弹”啊,笨蛋;整合啊,笨蛋。潜规则才是当今商业最大的盈利点,细化和深入才是突破的最有效方式。


 


作为业界公认的“抄袭大王”腾讯对信息的把握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既没有资讯优势,又没有快速独创能力的腾讯来说,联盟是其最有效方式。腾讯做门户特点显然不是快速,而是有效传播——“QQ营销”,尤其是QQ群营销和弹窗营销。


 


而联盟对腾讯的第二大好处就是弱化其“公敌”形象。毕竟,合作、模仿和取代是腾讯一贯形成的基本步伐。只是和与往的大小合作不同的是,此次合作更显得大气,俨然遮挡了其“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要说,广告利益,只要营销和谈判手段够好,腾讯是最有希望“左上”奥运广告尾端的。(詹鹏2.0)


 


搜狐该如何应对“三英”联盟?


 


到主角搜狐了,面队联盟的冲击,作为被“攻击”对象该如何应对呢?


 


我也没什么好方法,但也愿意提供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               跟随宣传。你们打广告我也跟着反击,网络嘛,“骂”来“骂”去,什么广告蓝海都出来。


二、               主动监督。成立专门的反抄袭小组,针对这三大门户(尤其是腾讯)的新闻稿件进行随时调查,发现侵权立马联系律师,将官司闹大,我想奥运期间各个国家的人都有,这样的事一定会处理的非常妥善。


三、               加强合作。与其看着其他门户对奥运边缘广告的冲击,不如自己也跟着一块冲,毕竟,你也是个老大啊。


四、               专题攻击。这个有点不好意思说,但为了读者,我还是勉强表达一下:


 


制作专题《三英战吕布,谁会首先阵亡?》


《三英战吕布,腾讯将首先阵亡?》   《腾讯不会首先阵亡》


《三英战吕布,网易将首先阵亡?》   《网易不会首先阵亡,首先阵亡的应该是腾讯》


《三英战吕布,新浪会首先阵亡?》   《新浪不会首先阵亡,怎么也该他们俩》


调查: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先阵亡?(千万别把搜狐做选项)


 


 


网络媒体争夺奥运报道权将给未来网络媒体地位带来什么影响?


 


后语:不管这一场战争打的怎么样?都将影响中国产权向国际化道路不断推进。奥运会这一国际体育赛事将在绝对暴光的场面下进行各中PK。相信,一切都将在晴朗的天空下进行。(詹鹏2.0)


 


詹鹏2.0(内测),一般IT评论员,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本人。为迎接搜狐3.0的到来,本人率先发布内测2.0。欢迎指正批评。(zhanp@live.cn)

2007-07-13

詹鹏一般IT评论员


 


据新浪新闻报道,直播客网站的王浩峰聚焦上看到了王浩峰发出的这个急救通知。帖子里,王浩峰描述了这个工厂生产的可怕的黑心棉,更是对在毫不通风极其闷热又黑灯瞎火的厂房里面劳作的工人深表同情,他在帖子中呼吁:谁来救救他们?


 


在此之后,中央电视台和湖北电视台通过中国日报旗下直播客网站联系民间侦探王浩峰,并且已经有无数传统媒体开始要求对王浩峰进行跟踪采访。


 


互联网WEB2.0已经深入到人民的生活当中


 


从这一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WEB2.0的不断深入,由用户创造内容时代的到来已经颠覆了WEB1.0时期的编辑工作时代。而这一模式也已经开始向民间转向,草根开始有了自己的新闻,开始建立自己的文化,开始利用博客、利用论坛、利用贴吧利用百科来编辑自己的生活、编辑自己的历史。


 


并且这一用户创造内容也开始为传统媒体提供相关内容,传统媒体开始从互联网上寻找内容。当然也存在着一些恶劣行为,比如有些传统编辑开始不写稿,而抄袭网络内容,这种行为自然是不道德的,也是后编辑时代的一种不良体现。从王浩峰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良好的内容采集方式,中央电视台CCTV、武汉电视台和各种机关报纸是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王浩峰的事迹,从他在直播客上的博客看到事件的图片,然后对他进行进一步的采访和撰写新闻稿,并通过这种互联网到报纸到电视台再转化为行政关注的转化方式来体现互联网WEB2.0时代的草根价值。


 


其实媒体关注王浩峰也不是第一次,因为习惯报道恶劣事迹、拍摄恶劣行为,王浩峰曾经受到过武汉相关机构的处罚,当然是因为他影响了武汉的形象。据悉,为拍摄到有价值的照片,王浩峰多次扮成乞丐进入相关场所,在长期的拍摄事件中,最长乞丐扮演时间为10个小时。因为他的正直,直播客网友及众多传统媒体称他为“民间侦探”。


 


直播客网站开创的C2B2B2C分成模式


 


当然,王浩峰侦探后的照片传到直播客网站也是因为一种分成模式,这对因为正直而失去工作的王浩峰来说也算是一种补偿。首先,王浩峰通过侦探拍摄照片,上传到直播客网站,这是一种C2B模式,然后直播客中国出售照片的B2B模式与用户C分成所得费用。


 


互联网才是媒体的终极媒体


 


而传统媒体为什么要以来互联网呢?首先,互联网是草根快速传播自己的途径,也是新闻的最快传播点,其速度甚至超过电视报道;其次,互联网是唯一拥有3大因素并通过用户传播的媒体——文字、图片和视频;最后,我也相信,随着带宽和压缩技术的解决,互联网终极媒体时代已经不远。(詹鹏,一般IT评论员)


 


 


马云为什么不如刘炽平

2007-07-12

 


詹鹏


 


“马云不如刘炽平”,我觉得是个假命题,只是有人把它当作真命题来写,这让我感到十分的不解,据牛化腾博客评论:


 


马云不如刘炽平的10大原因


 


TOP  1:马云不如刘炽平长的帅,马云穿的没刘炽平好


 


TOP  2:马云没有后台,刘炽平后台是马化腾


 


TOP  3:马云没有刘炽平耳朵大,耳朵大的信息量大


 


TOP  4:马云学历不如刘炽平, 刘炽平是二个国际名校的硕士


 


TOP  5:马云没有刘炽平那么黑,黑一点可以赚的多点,马云长的太白了


 


TOP  6:刘炽平不象马云那么瘦,而且比马云年轻


 


TOP  7:马云


生的不如刘炽平生的伟大(人家香港人),希望死的时候能比他伟大


 


TOP  8:刘炽平是海归,马云是土帅


 


TOP  9:马云迷恋武侠,刘炽平不迷恋


 


TOP  10:马云没有刘炽平长的高,女孩喜欢长的高的男生,马云165CM,刘炽平超过165CM


 


牛化腾关于马云和刘炽平的评论虽然有一定道理。但其意图幽默,在表面说的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实际上倒是写出了许多社会现实的所在!


 


我也有幸,在一次上完厕所、擦完屁股、提高裤子、洗手并照镜子的时候,见到了牛化腾本人,我觉得他和我长的一模一样是不道德的。(本评论纯属巧合,如有曲解请找要求写此评论的人,詹鹏不负任何责任——詹鹏)


 


 


詹鹏评论相关连接:大马之战,中国小组出局有伏笔


 


                  年轻人应积累,不宜创业


 


                  新浪谷歌同跨蓝海,共去长尾


 


                  腾讯成中国互联网“公敌”是公关不力


 


                  从阿里巴巴将上市谈如何进行事件公关

2007-07-11

詹鹏


 


    2007年7月10日,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以5:1的比分大胜世界排名164位的马来西亚队,取得了亚洲杯首场比赛的开门红。比赛结果乐观的同时,也埋下了中国队小组被淘汰的伏笔。


 



 


    首先,中国队有三个进球依靠的是运气及对手的失误。36分钟,孙祥左侧下底传球后与对手相撞倒地,对方后卫解围失误,球被快步跟进的郑智在底线前得到后挑传中路,韩鹏在前点的争点吸引了对方门将与后卫注意力,邵佳一在无人盯防的情况下后点轻松攻破空门,中国队2-0领先;第51分钟中国队再次收获运气入球,王栋禁区前分球被对手破坏,再度获得球权后王栋无意间射门,皮球击中对手后卫身体后变线,晃倒门将弹入球门下角,中国队3-0领先;在3分钟补时最后时刻,中国队连续控制中再次获得运气,王栋接禁区外高球传递,于点球点附近不经意间的甩头攻门得手,而这个时候对方守门员站位失误,中国队将比分定格为5-1。当然,其他两个进球还是有很大的含金量的,只是假如中国队没有如此好的运气,那比分将是2:1,并且假设比赛以2:1的形势发展下去,大马队很可能利用中国队的松懈及主场优势将中国队结果。


 



 


    其次,主教练朱广沪在比赛中有两次“陶醉”。第一次是在中国队以4:0领先,因中国队场上部分队员不求进取而出现形势变化的时候,朱导“陶醉”在比赛的领先当中,没有及时的将“放松”的进攻队员换下,导致大马队打入了他们全场比赛的唯一入球。以至于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大马队趁进球之势大举进攻,并获得了场面优势,这个时候,朱导仍旧不思自我调整,而选择了再次“陶醉”,与前一次“陶醉”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广沪同志“陶醉”于队员的“进取”之上,只叹球员辜负老朱“苦心”,也选择了“陶醉”在对手的士气之上,无力反击。好在对手弱小,让中国队在最后时刻又依靠运气打入一球,才得以掩盖了自己指挥上的缺点。


 



 


     最后,中国队的两位绝对核心郑智和李伟峰“烧饼”(SB)式的得了两张黄牌,下场比赛对阵伊朗,防守必然紧张,以其两人的“球霸”性格似乎可以先“预定”好下一场比赛的黄牌。加上中国队对阵伊朗队的习惯性比分是“0:4”惨败,乐观估计,乌兹别克同样败


给实力强大的伊朗队。那么,中国队在最后一场争夺小组以小组第2出现的比赛中,也或将在失去核心球员郑智的情况下,败给乌兹别克。要知道,没有郑智的中国队是连泰国都可以输的,何况乌兹别克势力远超泰国队。


 



 


    鉴于以上三大因素,中国队极有可能以小组1胜2负的战绩结束本次亚洲杯的征程。(詹鹏)


 


 


 


 


落笔:上一次体育评论还是去年这个时候的世界杯,我在腾讯写新闻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百度“静泛叶舟”搜索新闻或者网页。(詹鹏)

2007-07-05

一般IT评论员 詹鹏


 


如何吸引用户


 


正常人关心两种事情:一种是有趣的事情;一种则是有价值的事情。


 


“有趣”来说,你要抓住用户的虚荣心,也就是人的恶性。比如说她喜欢“高人”一等,看人笑话,看谁嘴巴上一个饭,喜欢看别人吃鼻屎,喜欢看人漏点,还喜欢看别人要面子,看别人虚荣,喜欢别人有很多的隐私又被自己知道,喜欢看别人比自己土,喜欢看别人比自己失败,等等。只有这些潜在弱点,自己有别人关系,暴光别人的,他就喜欢看,其实内心还有同化感。


 


“有价值”来说,你要抓住用户的善心。比如他喜欢高人一等,于是不断看着高处,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或者喜欢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当然也包括需求,找一夜情啊,找同性恋啊,等等。


 


有了这些,如何让他们在你的平台上不断的“窜”呢?人是怕孤独的,你需要让他们交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形成网络效应”。你需要让用户互动,互相虚荣,或者集体崇拜。“互相”的人多了,“集体”的人多了,平台的粘性也就大了,所以要多搞PK活动,多挑起斗争。骂的多了,就越来越想骂了,上你平台的时间也就多了。比的多了,好胜心就越来越强了,慢慢的变的“输不起”,如何能“群殴”就更好了。做平台,只要提供打架的地方就可以了,效应也就来了;当然,提供交流的地方,效应同样会来,只是比较低级一点而已。建议两者都做。


 


如何吸引投资


 


投资方看重两种东西:一种是人气;一种是利益。


 


人气来说,很少人会有,有时候也是一种品牌,有些空品牌也是有价值的,即使它一毛钱都没有。投点钱弄点背景。弄个名气,是大投资方愿意做的,比如投资C2C肯定是赚不了钱的,只能聚集人气,为自己的其他项目服务。比如,给一些大权利方投点小钱,并不是为了获得多少回报,而是为了获得其他行事方便。比如投资一个聚集很大人气的平台,是为了把这些人气引入其他地方,或者直接转化为自己的广告,这些都是人气的作用。


 


当然,品牌例外的话,流量很多时候确实是没有商业价值的。没有流量没关系,有生钱的背景就可以,渠道——人脉——商业终端。当然,要有终端得先有个好的商业模式,否则背景再好也没用。有了好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终端,当然要有好的团队,各方面的执行力,这样才能让项目长久发展。投资商不仅仅要求项目能赚钱,而且需要项目能赚大钱,否则给你投那么多干什么。所以,网络平台要求有足够的网络效应去聚集用户,并有足够的结构去细分消费用户。什么算是足够的结构了,其实就是能够对产品进行深入,能够满足细分后的用户需求,技术一流。当然,对小项目而言,只要满足收费途径的结构就可以了。


 


背景(别人做不了)、团队(你可以完全执行)、商业模式(怎么去赚钱)和商业终端(有没有客户渠道)和项目可盈利潜力大小(也就是市场需求容量),这些强了,投资方就追着你了。(詹鹏,一般IT评论员)


 


可行方案


 


如何吸引用户和投资商


 


用户,关心身边的话题。


进行一些低端用户的群营销。或者非IT行业人士的群营销。


邮件方面,尽量发QQ邮件,用户低端。


 


如何吸引投资商


 


强调背景


 


强调团队


 


强调模式


 


强调需求


 


强调市场容量


 


用户推广


 


摄影论坛


 


相册留言


 


论坛图吧


 


首页贴图


 


具体任务


 


每周一篇相关文章,了解相关网站需求并提供改进报告,寻找炒作点。


 


一、模式:1、从C2BB2B的分成广告模式。2、报纸数字化的发展。3、后WEB2.0时代。


二、背景;可以解决商业终端合作。


三、团队:能够有效果的和客户沟通。


……


 (詹鹏)


 


相关连接:年轻人应积累,不宜创业

2007-07-04

文章非常好,但是有些不符合事实,读者自己辨认。


 


从詹鹏博客看个人营销

不要谈“做人”这样高深的话题,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IT评论人能有尊严地活着;我们直白一点,切入主题:“Web2.0时代的个人营销”。

詹鹏的路径依赖
从其在Techweb上所写的博客来看,詹鹏(为了明确所指,我不得不再一次重复这个名字,以下皆以XX代替,希望读者仍然能够有效识别)最厌恶的公司是腾讯,也就是你看我这篇博客时下面落款的“版权所有”者。XX为什么这么厌恶腾讯呢?曾经与知情人聊过,当时怀疑此人受人委托专事咬人工作。但对方回答:不知道,不清楚。

我追问:是不知道还是不清楚,Web2.0本已是个混沌社会,你最好说清楚一点。

对方支吾半天说:不清楚。

其实不需要清楚,越是不清楚,才越是清楚。

都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但是对狗来说这不是一条铁律:视乎你咬的是什么样的人,狗咬人完全可以成为新闻,而且也有机会成为头版头条。

XX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成就,或许恰恰因为他过于专注地咬某一个“人”,腾讯身躯笨重,又自命清高,不可能对一条不知名的狗有所表示。这使得XX咬腾讯成了一种惯性,但同时我们知道,这也会形成一种路径依赖:鉴于并非所有企业都如腾讯般宽容或麻木,如果尝试去咬别人,完全可能中了橡果之类的圈套。所以,这种宽容或麻木客观上导致了XX咬人时的“选择性依赖”。

我不是一个人
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黄健翔的这句话隐约体现了团队精神,它的流行表明中国人并不象表面上那样独立,也不象表面上那样自信。

某个野生动物节目中曾追踪报道了一群鬣狗捕杀一头狮子(大概是吧,已记不太清楚),经过长途的跟踪、袭扰,它们最终享受到了一顿美餐,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在今天的IT评论界,这样的生存定律已被发挥得炉火纯青。上自“企业家”诸如马云,下至IT评论人士诸如XX,都深谙此道并加以运用。马云成功地拖垮了易趣、同时成功地打造了一个烧钱平台并成为数字英雄,但XX得到了什么?尚不可知,但有一群和他一样的鬣狗互为犄角却毋庸置疑。

同样在Techweb上有人发贴曰“扯一扯IT评论家(枪手)的底”,其中谈到:大部分那些挂着评论家帽子的写手们,无非是想让那些有钱的主看见自己还是有一些能量的,写个枪稿还是没啥问题;或者是经常参加一些IT人的聚会,期望能够忽悠几个不懂网络和IT的有钱人,出钱让评论家们搞个注定倒闭的破网站;或者混进那几个门户网站谋个吃饭的地方罢了。这些评论家们都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闲暇时间,他们可以用上十几个聊天工具,加上百个聊天的群,混七八个大型网站,精力是相当的充沛的。

没错,但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每个IT评论人士都“不是一个人”。

扯淡型个人营销
虽然已知IT评论员“不是一个人”,但那只是对团队的倚重,并不说明这些人甘于湮没于团队之中。而且如前所述,写IT评论并不是出于公益的目的,而是为了挣钱。纵然有团队,团队只是互相帮腔而已,但不一定要分赃——如果事前没有达成充分谅解,这完全可能导致团队的分崩离析——鬣狗们分割胜利果实的场面是非常血腥的,在这个时候,它们认为自己曾经的战斗伙伴根本不需要活着。

所以,我先前在一篇文章里把如今的博客分为几类,其中最具有营销意识、但外行人却看不出营销意味的当数“认祖归宗”型博客。这类博主对行业的情况有较为初步的了解,同时会揣摩何者最需要自己这样的枪手,从而投其所好,主动向未来主子的对手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击。

如果是鬣狗协同作战,那么自己的叫声有必要比别人大一些,这样才能引起主子的注意。XX固然已经声嘶力竭,但不知马云打了几个赏钱?

作为局外人,我想这其中有个小的技巧。要知道马云的敌人绝不止腾讯一个,象郭凡生和新出道的孙德良都是他的敌人,周红衣更不用说,XX或许由于智力因素所限,只能叮住其中一个,这样的表现实在无法让假想主子满意。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如前所述:对于被咬者的路径依赖限制了XX及早成为马云具有正式身份的奴才。

没有永远的敌人?
但不要以为XX就没有情商,或者没有思考能力。紧咬一个对手固然不能令马云满意,却有机会引起这家对手的注意。据称腾讯公司曾有人向XX示好,希望少咬腾讯一点,或者咬的时候戴上牙套。XX迅速反应说:那让我去腾讯做产品经理吧。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是一条大家都知道的商界定律,但它也并不是永远实用的。尤其当腾讯不把XX当敌人时,这个命题就不复存在。

按说XX这个职位要求并不算高,但诸君可知为何对XX来说却是可望不可及呢?我想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应该接受这样的要挟,而放弃用人的道德底线。如果接受,那岂不是意味着想要进一家公司只需要骂它就可以了?所以,XX骂人时能条分细缕,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考虑上却一塌糊涂,完全不得要领。如果早在06年前后表现乖巧一点,替腾讯骂几天马云,说不定就如愿当上产品经理了。以后就有固定工资可以拿,不用再看人眼色,不用处心积虑找茬骂人,不用每天担惊受怕担心意中主子没有时间看自己的博客。

宽容和狭隘共同构成Web2.0生态圈
Web2.0是宽容的,它可以包容一切肮脏的东西。

但人是狭隘的,尤其是IT评论人,这是一种为了自己能活下去而不惜伤害一切一切的生物。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只在骂人的时候借用一下,自己从来不考虑自己对社会有什么作用。

因此,宽容和狭隘是当今世界矛盾统一的主题。但你需要了解,除了你自己,别人也可以是狭隘的。两者都狭隘,不可避免会撞出火花。

以前有家非法的315维权网站,到处以用户维权为名向厂商勒索,据说连一向心高气傲的三星电子也被迫向它纳贡20万大洋。但华硕没有,华硕当时非常低调地请这家网站的负责人吃饭和谈,不过那顿饭吃得不太好,站长出门的时候是爬着的;当然,还是橡果的手段更高明一些。

致XX的父母
为人父母不容易,所以我不想过多的批评这两位老人家,虽然他们年纪可能跟我差不多大,而见识却不及我的万一。

某小区门口张贴着禁止养犬户的标语,其中一句话深得我心:“犬吠及时制止”。

XX的父母,养儿育女要有教导,当他到处咬人时,你们也应该适时出面制止一下。中国人都要面子,不要因为这样一个孽畜让人骂了你们的列祖列宗,要让地下的人安息,让天上的人享受他们的福。

推论
QQ也好,电话也好,手机也好。

那叫“工具”,本身并没有道德色彩,也不需要对它过多做道德评价。如果用XX的理论来看,笔者也可以推导出你是一个靠把Asshole卖给马云来获得生存权的贱货。但我这里不想展开,因为这个道理是人都懂。

结语
我这篇博客写得非常仓促,其中也引用了一些早已为人所知的理念和事例。XX读完我的博客后就会了解,做营销也好,骂人也好,并不需要去创造一套新的理论,前人的智慧足够用了,而你的智慧连屁也不是。

同时你也会发现这个跟主题不太吻合,这就要看个人理解了。如果XX好好领会,理应可以找到自我营销的理想路径,而不至于永远做孤魂野鬼,游荡在Web2.0大潮的边缘。

詹鹏


 


——因为在那里,经历了很多朋友。


 


腾讯之于中国,正如长城之于世界。腾讯之于中国互联网,正如微软之与美国互联网。


 


我热爱腾讯,就好象我爱中国互联网。我对腾讯的需要,正如我生活中对水的需要。


 


啊!腾讯!


 


啊!伟大的中国互联网!


 


啊!我爱你!


 


我爱你不仅仅是因为你的伟大,更是由于我在腾讯的朋友。


 


亲爱的QZONE,亲爱的Q吧,亲爱的QQ论坛。是你伴随着我一路成长。


 


日月远绿洲,我上论坛的第一个朋友,如今你还好吗?开心校园还好吗?


 


女人花,深蓝,晴颖,陌上紫烟,大彻大悟,依雪亮儿,yōyòΚêy,白色洗礼,老道,深蓝,小熊,破破,二月印记,白鸦,小虎,友心……


 


赵婕,刘瑜,罗亮,笨伯,徽剑,柳华芳,刘兴亮,王斌……


 


燕娜,黄冰,amy,赵凯,小望,爱丽丝,小雅,kevin……


 


只想写名字了,是也不想写了。


 


校园日记,体育评论,时事评论,社会评论,IT评论。

詹鹏,一般IT评论员


 


最近,总有人问我:“詹鹏啊,我们创业吧,你觉得我项目怎么样?”其实这些人的项目PPT做的很好,而我对问题一般是不做回答的,因为看项目根本看不出什么。


 


今天,我在这里集中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


 


我不会去创业,就是创业也不会和我一样年轻的人一起,年轻需要的是积累,我不相信25岁以下的人有什么资源可以做成一个项目。如果有,那一定是吹的。当然,刘兴亮大哥告诉我说,他们在我这个年龄的时候,啥都不懂。其实,年代不同,互联网让我比前辈们早一点接触到先进的知识,但我还不是个成品。还有IT评论圈的一些朋友都说他们在出道的时候,根本没有我这样敏锐的触觉。那天,新浪的一个朋友让我少想,注意身体。我回答说,不是我要想,是它自己要想,左脑,停不了。


 


但是,我觉对不具备创业的能力,尤其是领衔创业。在这里,我想说下,创业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年轻人又应该如何去积累创业的资本?


 


年轻人创业应该积累身后,放眼前方。下面我分别谈一下:


 


如何积累身后?一、和年轻人交流,因为他们代表着你的未来,并且因为他们不是什么明星,未来一定会支持你,为你提供这方面的后备力量;二、假如你想在互联网中创业,你要懂得积累和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资源,比如政策背景资源、媒体资源及相关合作资源;三、假如你想在大城市创业,你就需要积累小城市资源,给自己留很多背景后路,让你的身后聚集一个强大的渠道。


 


如何放眼前方?一、与前辈多交流,他们了解很多你不知道的潜规则,就算关系打不好也没关系,至少也不会排挤你;二、多了解行业动态,吸收新知识,了解前人是如何进行相关项目的操作。


 


当然,继续学习,提高能力,并在实践中锻炼,都是不可缺少的。这个,我就不多谈了,想创业的人应该都是懂得学习的人。


 


最后,引用深圳IT茶会曾老大的一句话“少谈模式,多谈终端”。模式有什么用啊,用户找不到有个屁用,你模式不错,但你做不了,那就好好积累背景去吧。冲锋陷阵的核心团队也去寻找吧,找你适合的,而不是最好的。就是这些都有了,你还要考虑协调外部环境,积累与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合作资源。警告一些年轻人,现在做互联网项目不是从前了,只有能力不行,你还得有相当强大的背景资源,光会冲锋陷阵都不行,你得懂得协调。我是实在想不出哪个20出头的人会有这么多资源,塌实点。


 


世界上天才很多,懂得厚积博发的人却是很少的。潜龙勿用啊!当然可以和大哥们合作,资源互补。我的意见是出来混5年内不要创业,用心积累,塌实做事。(詹鹏,一般IT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