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TW首页| 同事录|业界社区
2007-10-31

facebook、myspace中国战焦点在校内


                                    ——2008年,SNS社区是新的热点


詹鹏


 


    GoogleMyspace达成战略合作的同时推出了自己的社区的orkut,是它与微软争夺收购 facebook股份失败的真正原因。1025Facebook最终接受了微软的收购报价,以2.4亿美元出售了1.6%的股份。


 


  一时间的收购热使得SNS成为了互联网产品的又一大热门,从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     Google参与社区合作和社区建设,再到微软对facebook的收购,已经意识着在未来一年内,SNS社区将成为既07年视频热后的又一大热门课题。早在2006年末,各大巨头在视频领域的作为就已经打造了次年(2007年)全球的视频热点。又是一轮收购,又是一轮新的引爆。


 


  经过新的一轮融资后,facebook计划在12个月内进入互联网的最大市场领域——中国。针对facebook对中国市场的侵入,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校内网会有什么动作?昨天,在我访问校网母校景德镇陶瓷学院地盘的时候,偶然发现校内网已经推出了高中社区和白领社区,这显然是对未来竞争的一种提前应对。


 


  笔者认为,校内网推出高中社区和白领社区并不完全是对竞争对手的防范,而是针对目前高校社区建设饱和的一种扩充,并且很有可能是一种对潜在对手的迎合。白领社区和高中社区的推出,将进一步加强校内网“从有到有”的黏性。当然,相比于白领社区的推出,笔者认为高中社区的推出更加具有自然性和必然性,并且白领社区的推广相对与高中社区也会具有更大的难度,终究用户会不会为新社区埋单,我认为,雪崩式的用户群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校内网的举动显然是向校外的一次进军。笔者更希望,校内网能够专注在校内领域,做好facebook进入中国的防范措施,然后再求逾越,成为一个与美国两大社区形成三足鼎立的中国SNS社区,就是不知道陈一舟有没有兴趣放弃一次商业而选择一次事业。其实,校内网拥有自身的本土化优势,就是已经覆盖了2000所大学的高校社区,并且因为那些都是用户本身就拥有的现实关系网络化,所以黏性极大,即使有新产品推出,如果缺乏颠覆性技术,要想让用户转移是几乎不可能的。


 


  美国第二大交友网站Facebook已经加快进入中国的步伐,消息人士称其最快将于12月通过收购中国公司进入中国交友社区网站市场,与Myspace中国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到时候夹缝中的校内网或许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当然,也有评论认为,校内网推出高中社区和白领社区,是投facebook所好,或许facebook要想战胜Myspace,真的需要这一国内最大的校园SNS社区网的帮助。笔者认为以目前校内网的用户数量(据校内网官方透露已经达到1500万),要想推广新的社区也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白领社区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崇尚高端,校园风格的校内网要想吸引白领群用户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可否认的是,校内网已经打造了一种现实人际关系走向网络的“有到有”转化,facebook若是直接推出中文版,将面临Myspace中国和校内网的两面包夹,处理好与校内网的关系,是facebook进入中国的第一步重棋。


 


  莫非Google不甘心与微软争夺facebook股份的失败,也有意通过进一步收购,投入到新的战争中来?(詹鹏)

詹鹏


 


    GoogleMyspace达成战略合作的同时推出了自己的社区的orkut,是它与微软争夺收购 facebook股份失败的真正原因。1025Facebook最终接受了微软的收购报价,以2.4亿美元出售了1.6%的股份。


 


  一时间的收购热使得SNS成为了互联网产品的又一大热门,从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     Google参与社区合作和社区建设,再到微软对facebook的收购,已经意识着在未来一年内,SNS社区将成为既07年视频热后的又一大热门课题。早在2006年末,各大巨头在视频领域的作为就已经打造了次年(2007年)全球的视频热点。又是一轮收购,又是一轮新的引爆。


 


  经过新的一轮融资后,facebook计划在12个月内进入互联网的最大市场领域——中国。针对facebook对中国市场的侵入,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校内网会有什么动作?昨天,在我访问校网母校景德镇陶瓷学院地盘的时候,偶然发现校内网已经推出了高中社区和白领社区,这显然是对未来竞争的一种提前应对。


 


  笔者认为,校内网推出高中社区和白领社区并不完全是对竞争对手的防范,而是针对目前高校社区建设饱和的一种扩充,并且很有可能是一种对潜在对手的迎合。白领社区和高中社区的推出,将进一步加强校内网“从有到有”的黏性。当然,相比于白领社区的推出,笔者认为高中社区的推出更加具有自然性和必然性,并且白领社区的推广相对与高中社区也会具有更大的难度,终究用户会不会为新社区埋单,我认为,雪崩式的用户群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校内网的举动显然是向校外的一次进军。笔者更希望,校内网能够专注在校内领域,做好facebook进入中国的防范措施,然后再求逾越,成为一个与美国两大社区形成三足鼎立的中国SNS社区,就是不知道陈一舟有没有兴趣放弃一次商业而选择一次事业。其实,校内网拥有自身的本土化优势,就是已经覆盖了2000所大学的高校社区,并且因为那些都是用户本身就拥有的现实关系网络化,所以黏性极大,即使有新产品推出,如果缺乏颠覆性技术,要想让用户转移是几乎不可能的。


 


  美国第二大交友网站Facebook已经加快进入中国的步伐,消息人士称其最快将于12月通过收购中国公司进入中国交友社区网站市场,与Myspace中国展开一场激烈的竞争,到时候夹缝中的校内网或许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当然,也有评论认为,校内网推出高中社区和白领社区,是投facebook所好,或许facebook要想战胜Myspace,真的需要这一国内最大的校园SNS社区网的帮助。笔者认为以目前校内网的用户数量(据校内网官方透露已经达到1500万),要想推广新的社区也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白领社区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崇尚高端,校园风格的校内网要想吸引白领群用户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可否认的是,校内网已经打造了一种现实人际关系走向网络的“有到有”转化,facebook若是直接推出中文版,将面临Myspace中国和校内网的两面包夹,处理好与校内网的关系,是facebook进入中国的第一步重棋。


 


  莫非Google不甘心与微软争夺facebook股份的失败,也有意通过进一步收购,投入到新的战争中来?(詹鹏)


 

2007-10-30

文/詹鹏


   “如欲取之,必先予之”,这句话的根源就在于“天下嚷嚷,皆为利往”。“嚷嚷”即市场,为什么“嚷嚷”,因为苦,因为投入没回报,多少WEB2.0网站如秋后落叶般倒闭,尾随着的是一群新的狂热分子如雨后春笋般的再建WEB2.0,先驱者与后来者都在不断的为这一新兴的概念付出自己的热情。


    去年,业界很多知名博客就把2007年的冬天比作WEB2.0的冬天,也有人说它是一个新的春天。终究,该去的去了,根基始终存活着,是因为“长尾理论”带来的信心,还是被“GOOGLE8年不赢利,一赢一大把”的鲜活榜样所感染。尽管如此,还有很多人在观望着靠“免费”支撑的淘宝何时死去?其实,到明年的5月12日,淘宝也8年了,“8”是一个流行的数字,象征着奋斗,象征着信念,也许是8年抗战的缘故吧。


    短短4、5年过去了,被一直奉行的免费模式不那么灵念了。很多WEB2.0人创业者在不断的死去,很多个人站长还在坚挺着困难的活着,只是那些为站长服务的网站都开始赚钱了。观察家们注意到了这了巨大的市场,雅虎创始人杨志远就是其中的一位。5月的杭州,中国电子商务教父马云从美国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人告诉他说,网络广告将有巨大市场。这是一个故事,或许这只是对外界的一种说法,马云的阿里妈妈早就在筹备之中,或许是热爱5月,5月总是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内部吉祥日,5月的杭州的确很美,西湖河畔的小情人打着雨伞戏指湖间,众大侠们在湖上论剑。


免费模式的淘汰


    有人说,免费模式的淘汰是因为它本来就只符合那些小众。有人说,一种模式就只能服务一群人,时节一过,模碎人死。


    在去年的这个月,我曾撰写过这样两篇关于免费模式的文章。一篇是《草根崛起:免费模式面临淘汰》,其中说了很多WEB2.0站点门槛不断降低,人们不再依赖别人提供的免费模式而选择自我搭建。另一篇则是《WEB2.0的最终目标是客户盈利》,也就是我们将要谈的贴钱模式,贴钱这个动词,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它对人的吸引仍旧是少量的。但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化的不断健全,期间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网络营销推广模式,它就是“病毒式营销”,病毒式营销的最基本特点仍旧是“免费”,免费的网络工具所能给我们的就是信息的低成本普及,低成本伴随着可复制性信息的成长,就将衍生出最为快速的病毒式传播。


    当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病毒式营销,因为病毒式营销也是存在危害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垃圾信息”。“垃圾信息”是由于众多的病毒式营销盲从者错误的理解这一先进的营销模式,以求让企业达到快速的传播而给用户制造的一种“噪音危害”。这就象小说里的很多古典秘籍一样,虽然可以快速的修炼出上层武艺,但也需要上层的心法秘籍对练武者的心态进行调和。所谓“欲达则不速”,病毒式营销同样需要前期的铺垫和后期的正确修炼,那么使用病毒式营销的条件是什么呢?


    一、大品牌保护,也就是需要前期的品牌铺垫,正规新闻的传播,让网民对你有一个逐步的认知。


    一、贴钱模式。


    1、源于市场,杨志远。


    2、从免费到付费。人的贪婪,竞争的加剧。


    3、长尾。


    4、从传统到网络的转变。从服务到服务的服务。


    二、病毒式营销


    1、快速。 2、免费。  3、危害小。


 

2007-10-25

文/詹鹏  zhanpeng#vip.sina.com


 


    做事讲求“天、人、事、理”,只要满足其中的3点便可成,满足4点则必成,百度做C2C到底能不能成功?让我们来简要分析一下:


 


    所谓天,就是市场需求,人、事和理(人才、能干成的事和做事的理性方法)都是围绕着“天”这一要素服务的。电子商务市场是否需要基于搜索引擎的C2C交易平台,答案是肯定的,正如著名编辑祝志军说的那样,搜索是互联网的一根绳子,是电子商务的一根绳子,它可以将电子商务(C2C)所必须的几个要素紧密的串联起来,这也是马云与雅虎中国合作的最主要原因。


 


   拥有鲶鱼效应下的百度,只要女人还生孩子,就会有人需要C2C,新的市场就会不断的涌现。


 


    所谓人,这里指的是百度所需要的C2C类电子商务人才,百度可以去挖,但需要时间。即使将人挖来,还需要恰当的管理,让人尽所才,所以目前这一要素百度还不具备。


 


    所谓事,百度能不能做C2C交易平台?完成C2C平台的搭建需要什么协助平台?一、信用体制,类似支付宝,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百度现在没有;二、供用户交流的IM,百度现在没有;三、为C2C平台增加入口以及捆绑其他要素的搜索引擎,百度有了。总体来讲,百度在“事”这一要素上,还不成熟。


 


    所谓理,也就是针对C2C平台的运营方法。因为百度还在大面积挖人,所以在这点上,我个人觉得还不算成熟,尽管百度本身就拥有良好的运营团队,但做新项目还是需要特定的人。


 


    综上所述,百度做C2C交易平台,“人”尚不足,“事”尚不足,“理”尚不足。它只有“天”作伴。当然,百度有“资金”,有“绳子”,但我想提醒百度的是,你有资金,别人也有,你有“绳子”,没东西绑,沙漠的形成并不是沙子的堆积,而是大海的沉淀。当然,这些条件都可以慢慢的去创造,但那需要很长的时间,拭目以待!(詹鹏)


 


《百度做C2C缺少75%的要素》博客简版  


MSN zhanp@live.cn      学生站长群8563637(84-88年龄人共勉)


   

2007-10-22







(文/詹鹏 zhanpeng#vip.sina.com


欧美劳动法的健全给了年老员工维护自己权益的金盾,也给了那些出工不卖力的人一把保护伞。中国新劳动法即将生效,企业裁退老员工的现象却越演越烈。很多企业已经为新法的实施准备自己的对策了,“IT民工”难裨福音。


Google又被告了,54岁的前Google公司管理人员布莱恩·里德(BrianReid)状告Google歧视老员工,将其辞退。欧美劳动法的健全既是年老员工维护自己权益的金盾,也给了那些出工不卖力的人一把保护伞。


2008年1月1日,中国新劳动法将生效。新劳动法规定,将对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应该签“无固定期限”的合同。用人单位不能与员工签订两次以上试用期合同,并且在第三次必须与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似乎是闻风而动。6月下旬,LG中国已经将旗下大批5~10年的员工辞退,环球资源则在8月下旬有了类似行动,据悉华为也在近期有了自己的动作。企业想卸下新劳动法律下应承担的经济与法律责任,减少对解聘员工的补偿。


随着新法的实施,正在不断走向健全的中国法制社会也将面临类似Google被告事件的同样问题,未来类似老员工状告企业的事情也将在中国上演。细细品味,“Google老员工壮告东家”事件发人深省。


首先,Google被告是基于欧美劳动法的健全下的裁员,所以,不要总是认为外国的月亮就比中国的好,就连优秀的Google都有歧视老员工的现象出现,又何况其他不为我们所知的小企业。


其次,欧美劳动法的健全给了年老员工维护自己权益的金盾,也给了那些出工不卖力的人一把保护伞。公司的裁员与被告,正是针对新劳动法的辩证统一。这种诉讼的本身也证明了法律的健全。


再次, IT行业很苦,IT行业很累,劳累了一生的老员工理应得到公司的尊重。只是,中国IT公司的“裁员”已经开始为那一健全的法律做准备了。不管法律如何对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终究是无法避免企业钻法律的空缺,新法一出,企业的管理层就已经在研究对策了,那些随时准备过河拆桥的合同短期化现象,就是始于《劳动法》颁布之后。因此法律关于10年以上老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一些规定,才会被企业束之高阁。


企业已经为新法的出现准备自己的对策。中国企业历来是善于钻法律空子的。新法就要来临,法律准备期的裁员已经出现,环球资源、华为和LG中国等知名IT企业已陆续裁掉5~10年的老员工。苦累的IT人在自己正将步入年老的时候,本想国家法律已经对他们进行了保护,而企业却在最后时候不记他们的苦劳、利用法律的漏洞,一刀将其切开,实在是让人感到心寒。


Google找借口辞退老员工,是因为劳动法规定了公司对工作10年以上老员工的保护。而现在中国很多IT企业则是以“一年一签”来应付老员工。2008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劳动法将会给劳苦的IT民工带来哪些福音呢?我期待但不乐观。


欢迎探讨: MSN zhanp@live.cn   学生站长群8563637   (84-90同龄人共勉)

 
 

詹鹏


    今天在刘兴亮老师的群里聊天,突然龙真发来一消息说他买了8斤书,其中两斤拿不动,就放在了新浪一个朋友的办公室里,顺便说下,他的书是在海淀书店买的,8元一斤。我想想,上次我才买了两本,就花了120多,龙兄说很多IT管理类的书才8元一斤,这下把我高兴坏了,赶紧动身去了海淀书店的地下室,挑了半天,实在挑不出什么好书,算了买历史书,那玩意可是越老越好,挑了3本,还怕凑不足两斤,买一斤多难为情啊,结果4本一称,妈的,35块钱,感觉很亏。想想刘兴亮老师的历史那么好,算了,俺也要加强补习,买了。


    买历史书不行啊,离目标就远了。我是被龙真“骗”来买IT类书籍的,鬼知道那店是不是他开的。回头想想,旧书一般都比新书重的,读书的人整天染那么多灰尘,而且生活上总是书比离手的,沾点水分也是长有的事,慢慢书就读重了。就拿老刘来说吧,总是读着读着就发呆了,经常比老婆扭耳朵,你看这一发呆,那就是在思考,但是这一思考就直接导致读者把书忘记了,有可能掉地上吧,一掉地上,灰尘就多了,不过长期这样下去,以后再卖,也就多赚了不少钱了,只是可怜了我这种被骗去买旧书的人。


    对,不能光买旧书。不过这楼上的IT类书籍可都是四、五十的啊。隔壁走走,妈呀,就在隔壁,新书打两折,赶紧买啊,买了5本最新的书,他妈的才50块钱,比买那旧书可是强多了,提着还轻。不行了,这么一折腾,不能坐公交回去了,书太多了,心想,要是在家,别人肯定以为我是卖书的。不过,搞点批发,弄网上去卖,肯定是赚的呀!


 


欢迎探讨:zhanp@live.cn  是MSN,是这样读的,  詹P  AT LIVE 点CN   深圳站长群1438057

2007-10-21

詹鹏

  如果说杨林的表现为自己退出国家队埋下了伏笔,李金羽再次证明了自己在外战上的不入流,王栋盘活了中前场却使得全队左翼拖沓,肇俊哲的消失让人看到“廉颇老矣”;那么,刘健展示了自己年轻的朝气,李伟峰拥有了大将之风,杜震宇的稳健让球迷对中流砥柱产生了信心,曲波则证明了自己能够重新“飞翔”右翼、成为左右进攻的犀利宝剑。

  那个世青赛上令冠军阿根廷队长跪地哭泣的少年,在速度上令当年的萨维奥拉和卡卡胆寒的中国小伙子。那时候的中国国奥队被称为“白金一代”,那一代中国青年队曾经4:0战胜巴西、3:0大破阿根廷,可是突如其来的伤病,让金光渐渐退却。5年,对足球的历史来说,它很短;5年,对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来说,它是漫长的磨练。2002年,米卢为中国队“雪藏”的一颗种子,却在长期的时间处于沉默中。然而,大器者完成,天才不会一直沉默下去。经过5年的沉淀,当初稚嫩的曲波已经变成贯穿中国右翼起飞的最重要棋子。

  7个进球,比我预想的少了3个,在上场的比赛中,我真的想大骂佛山球迷,中国国家队在失败的过程中变的萎靡。但是,这种萎靡绝不能传染给中国球迷,球迷还需要不断的呐喊,“2:0”、“3:0”、“10:0”,不断的去激励我们的球员,不断保持朝气去“追风”,成就我们当年的“追风少年”,这才是合格的球迷,职业的球迷。在中国足球近乎萎靡的时候,在现场用激情给队员打一阵强生剂。遇强很弱,遇弱不强,真不是我想看到的,哪怕是把缅甸当巴西队一样拼,打个10:0让我意淫一下、让我感受一下中国队的强,那也是振奋人心的。

  还好,下半场福拉多对中国队一些症结位置进行了调整,避免了解说员佯装着笑脸说出“3:0也可接受”的欺骗。比赛除了那个让人高兴的数字,剩下的就是昔日的曲波了,愿一路走好,愿6年磨练成了一把成熟的利剑。

  

  

  

2007-10-18

詹鹏


     因为最近被骂疯了,不敢上网,因为我害怕,一想到论坛就心惊肉跳的,谁让我习惯性故作大度.于是,选择了持续三天的白日做梦,还颇有一番情趣.昨天下午6点半,我在梦乡中,梦到了淘宝公关部的卢先生,卢先生梦中对我说:"此事非同小可,绝不能让百度C2C在我眼皮底下蹦达,干掉他!"闻之,大惊,"百度进军C2C交易平台?"


  非要上网看看新闻不可,想到这里,我又害怕了,经过长久的心理斗争,我终于鼓起勇气对自己说:"詹鹏乖,别怕!上网去."来到网上,发现此事果然不假.不加分析,就一头雾水的往淘宝等C2C平台上想了.


  今日,仔细琢磨,事情并非如此.


  其一、前车之鉴,腾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失败首先是因为不考虑自身用户基础,而集结了一群乌合之众并进行了赶鸭子上架式的战斗。百度欲独立开发C2C网站,这将是一项浩繁的工程,在人力上,虽然百度已经从EBAY和淘宝挖了不少人,但我认为,这些乌合之众是无法迅速完成团队的组建并投入战争的。所以,我个人认为,李彦红的智商会比马化腾稍高一点,储备人才、巩固搜索优势,一步步来才是他的真正打算。


      其二、平台交易安全和信用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目前的百度显然还不具备这种能力。而阿里巴巴则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老手,不论是在交易系统的稳定上,还是在客户信用度上都已经具有了领军者的风范。还是用事实来说明一下吧,这里我不得不请前车再出来鉴一次,腾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失败很多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急功近利,在信用无法保证的情况下,盲目发展客户是拍拍的最大失策,谁让腾讯只从淘宝挖了个做市场的欧元,却在运营上显示了自身的不足。所以,我个人认为,李彦红会比马化腾稍微聪明点,一步一个脚印,先与招商银行一起来完善自己的信用机制,再图谋与淘宝的真正的对抗才是他老人家的上策。


      综上所述,百度C2C并非一个与淘宝进行正面对抗的平台。那么,它会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是一个商业导航,确却的说,它会是一个商品导航,原因有三:


     其一、以李彦红的智商,他一定非常明白目前自身在搜索和社区上的优势,并且在短期内,他不会放弃这有优势,并且他不会不明白搜索引擎在给淘宝带去流量的同时,也需要淘宝等网站提供内容,很难想像没有三大门户的百度,将会怎么样?难道老李要强化竞争,进行多元化对抗?我想,他也明白,搜索相对于网站是属于更高一级的平台,百度还需要继续巩固自身优势以应对未来日趋激烈的竞争。


    其二、百度进军电子商务是种必然,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但是目前的百度还没有与阿里巴巴进行正面对抗的能力。我相信,百度也不会急于功成的去简单地让一群人上战场,稳扎稳打,先做商业搜索、商品搜索才能百度的真正目的。其实,百度C2C平台,最多比那个游戏频道先进点,当然这个过程也会是一个长期建立信用机制和安全机制的过程。


    其三、搜索相对于网站,它居高临下。百度推IM才不会影响网站对它内容的提供服务,从竞争的角度来讲,腾讯的内容,也就奇虎能抓。


    所以,淘宝根本不用害怕百度,百度真正会做的还是针对目前客户和淘宝这种网站的服务性搜索,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是这样的。最后,期待百度C2C商品导航和IM的出现。(詹鹏)


 


相关连接:淘宝是一个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


             





百度世界大会,不为人知的四大经典时刻







C2B将把互联网打造成终极媒体


B2B公司的”2″或将指落地合作


拍拍网的最大对手其实是腾讯员工


 

社区将走向区域化、三维化和商业化建设


淘宝增值收费事件:马云有话说


百度“鸭都上吧”式营销


 



 

2007-10-15

迄今为止,最出色的8个IT博客


一、米晓彬   

迄今看到最出色的分析类评论。

二、麦田

迄今为止,在运营方面,最独到的IT评论。

三、柳华芳

迄今为止,最具有观点的评论。适合写IT时事评论。

四、刘兴亮

迄今为止,人缘最好的博客。真心话,文笔非常好,但博客我基本不看,不是不好,是因为我喜欢看幽默且观点鲜明的博客。

五、柄叔

迄今为止,最有意思,写作手法最特别的博客。

六、磐石之心

迄今为止,最具理论的博客,建议初进IT的人多看看,非常适合你走作家的道路。

七、洪波,刘韧

迄今为止,写作手法最高操的博客。我觉得两人风格相近,有时候甚至怀疑两人的博客是商讨好一起写的。

詹鹏


    也许麦田不太了解草根博客,所以写了个极没有代表性的案例提出了自己不全面的观点。


    一、红色混混不是徐静蕾,不是韩寒,不是作协会员郭敬明——总之,他是一个很平常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这样火?:)


PS:——那博客一点也不火,只是相对IT博客火,IT博客受众太小了。记得在06年,我帮某频道做专题的时候,2个月炒出了6个每篇文章都上万评论的草根,后面再谈。


  二、第一个原因是红色混混在线时间长,并且好友多。这样,“混混发博——好友评论——混混快速回应”能及时循环。


PS:——这都可以被说成是原因,我看自己回也比这有效果。


  三、第二个原因是产品——百度贴吧+百度圈子+百度空间的整合力量,在混混案例上,体现的无以复加。我详细说说:抽象而论,任何一种整合的最高境界是“无缝”,即让用户在几种不同的服务之间切换时,用户感觉不到操作体验和习惯的变化。而混混案例中,从结果上来看,用户就是如此,用户把混混的博客当作贴吧在使用。这点特别牛逼,值得百度PM部门作为经典案例。更进一步,上述整合是如何完成的呢?我从中看到了两点:1,百度圈子起到了“桥接”的效能——主要是圈子的“会员最新博客文章”;2,产品设计的简单,易操作太重要了——A服务只有2个操作,那么和B服务整合的重叠性就高;如果A服务有10个操作,估计怎么整合到B都困难。


PS:——产品的整合,相对于人心的向往实在是力量太小了。


  第三个原因是二类城市的互联网应用,真的非常火。红色混混是从“郴州”吧,再到自己的“红色混混”吧。我相信,也许是郴州吧,也许不是在百度贴吧,但混混一定是先从某个郴州区域论坛,结交第一批网友的。二类城市和县级互联网应用,才是中文互联网的真相,如同n年前的“农村包围城市”。得二类城市者,得天下;照搬西方互联网,基本上就是老蒋的结局。:)


PS:——咳,不知道说什么,这理由,感觉什么也没说。


    最后说点个人感想:“红色混混”这样的人才,不做互联网社区运营可惜了。互联网社区怎么做起来,没太多玄乎的学问;也永远不会为时已晚。互联网社区能否做起来取决于人,取决于这个人是否对他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PS:——这样的人才太多了,我看是麦田在IT的火星呆久了,不知道地球长啥样。问问那个丁香鱼,这样的人有多少?再不行,问问我,到我以前玩论坛的群和玩草根博客的群看一下那些草根名博的评论数呵,实在不需要多去介绍,当然,这样的人确实需要正确引导并放在适当的位置。


   ——到现在我还是觉得我以前那帮朋友放在好的位置、正确引导可以很成功。日月远绿洲,他让我在论坛发了第一篇文就当上了版主,之前我们从不认识;素淡,她让我当版主后第一个星期,就一起做起了校园双周刊;白色洗礼、情儿颖子等等,让我感觉在网络社区的沟通中感觉到快乐;女人花、深蓝,让我在玩博客一周后就负责了某门户的IT圈;老道,让我当圈主一星期,就负责了整个社区的专题;还有那么多草根时期的朋友,那时候,我说,只要发一文,论坛编辑就自动往首页放,写上IT了,就不可能了。


    在生活评论中,认识很多朋友,很多关注你生活的评论。在体育评论中,很多针对观点的评论。在时事评论中,评论数量让你怀念。在IT评论中,和麦田一样怀念生活。


   怀念啊,那一天3万的PV。


 


下面说说我的观点:


一、生活、时事、体育、IT,这样排下去,他的受众是递减的。所以麦田,不用去羡慕草根。别的地方,不用去说,我是这样写过来的。从论坛到草根博客(现在我还怀念那一天3万的人气),再糊里糊涂到了IT博客。


二、草根博客ID后面的位置要比他博客文章本身更重要。有可能她是个城市富家女,有可能频道的编辑正在追她。有可能她是个热心的版主、一个美女,有可能从管理员到编辑她都很熟。有可能她可以帮忙满足很多人的虚荣心,一个置顶或者一个推荐。有可能他是传奇世界里某个区的沙巴克老大。有可能他是王志东,被怀疑是陈天桥。有可能他就是编辑。


三、通过论坛鲜明的观点,把人气引向博客,这样的论坛红人在06年是非常多的,现在不流行了。通过这种方式带来博客人气和评论数的也是需要ID号后面这个人本身具有敏捷的思维和新颖的观点的。这种人的力量是什么?比如60个版主联合起来可以把一个门户论坛平台的人气搞掉,而组织者其实就那么三、四个。


四、你说的那个,给我的感觉就是纯苦力。不过做个版主确实很快乐,做用户也要比编辑快乐的多。(詹鹏)


欢迎探讨: MSN zhanp@live.cn      抚州站长群1438057